欢迎访问健康养生产业平台
资讯

秋冬进补五个“不”

2025-07-18 00:00    来源:生命时报  点击量:6  评论(0人参与)
 

“秋冬进补,来年打虎”,是传统中医倡导的养生观念。意思是说,秋冬善于进补,可为来年的身体打下坚实基础,远离疾病。但临床中发现,很多人对秋冬进补有认知误区,这里总结出常见的五种“误解”,提醒大家注意科学进补。


无病不补,实证勿补。虽说秋冬季节是身体积蓄和保养的好时机,但无病进补,会给肠胃造成负担,损伤肠胃功能,适得其反。体质强健的人不需要进补,身体虚弱的人对症进补,才能起到补虚扶正、补益强身的作用。中医强调进补的原则是“实证勿补,虚则补之”,非虚证患者是不需要进补的,虚证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和气血两虚等。因此,进补前需在医生指导下辨别体质,明确是否需要。除此之外,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吃点食疗方,比如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吃,先调整脾胃功能。
不要只挑贵重药材。补品价格昂贵是因为产量少,不是越贵越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燕窝、鱼翅等一些价格昂贵的传统补品,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患有肾结石和高血压等实证的老年人,服用人参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其他意外。
补不可过多。药物是有偏性的,服用过量则有害。临床发现,过多服用人参可导致“人参综合征”,会出现身体不适、流鼻血、失眠等症状;过量服用参茸类补药,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等问题。
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药物再好也不能代替食物。中医认为,食补可补精益气。食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用五谷、五菜、五果、五肉这些人体赖以生存,又为脾胃所喜的自然食品,作为补益品;二是通过调理脾胃,使胃气得到保护,正气自然就会得以充养。比如,体内有火热的人,可多吃新鲜果蔬;爱出汗的人有不适时,可借助有酸、辣等味道的食物促使身体发汗,以排出邪气,比如喝点酸辣汤。另外,驱除身体邪气,还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菠菜、葵菜、猪羊血等通利肠胃。
特殊人群不补。进补有明确的人群限制,孕妇、儿童、高血压病人等不宜进补。孕妇滥用补品可殃及胎儿甚至导致流产、早产,儿童滥补可造成性早熟。若有特殊需要,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有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牡丹江市爱民区李氏利瞳视力健康养护馆

备案号:黑ICP备2023011343号-1